400-024-0711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冷切锯研发与制造

首页行业动态 沈阳--共和国工业的长子

沈阳--共和国工业的长子

2016年06月18日09:45 网络

沈阳市铁西,因在新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突出地位和作出的巨大贡献,被誉为"共和国工业长子"。铁西因位于20世纪初的沈阳市南满铁路西部而得名。从现代工业萌芽的产生,到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崛起,铁西工业已走过百年,成为能代表中国近现代工业进程的典型地区之一。

20世纪初至40年代,工业区雏形逐步形成

1905年6月,日本在南满铁路与安奉铁路交汇处西侧建设用于修理火车机车的工厂,这是铁西家使用现代机器的工厂。1906年11月,日本设立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该社于1908年12月将沈阳南满铁路西侧"附属地"划为工业区。在日本设立工厂的同时,皇姑屯检车段、大东炼瓦厂、冯庸大学校办工厂和祥记工厂等中国民族工业企业相继出现。到1931年,由29家日本工厂和10 家中国民族工业企业以及一批中小型手工业作坊,共同构建了铁西工业区的基本雏形。

沈阳铁西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沦陷,日本逐步垄断铁西工业。1932 年11月,伪沈阳市公署、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和日本关东军三方组成伪沈阳都市计划准备委员会,对沈阳进行城市规划,在毗邻"南满铁路附属地"西侧设立沈阳西工业区。1934年4月,伪沈阳都市计划准备委员会规划设立铁西工业区,总面积 69.2 平方公里。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军的军需品补给更加依赖东北,铁西成为日本重要的军工产品生产基地。

40年代末至70年代,新中国重点发展的重工业基地

1948年11月2日,沈阳解放。铁西工人阶级开始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经过三年多的恢复建设,昔日的工业废墟焕发出勃勃生机。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结束时,驻区大型国营工业企业达82个,企业生产能力恢复到较好水平,初步奠定了铁 西区工业的发展基础。

1953年新中国进入大规模建设时期,中国中央政府把沈阳铁西工业区列为重点,投入大量建设资金。1953年5月15日,中苏签订了《关于苏联援助中国发展国民经济的协定》。按照这一协定,苏联计划援助中国156项重点工程,其中有3项在铁西,即沈阳机床厂、沈阳风动工具厂和沈阳电缆厂建设工程。中国政府"一五"计划提出,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由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新中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沈阳铁西老照片

自1953年开始,位于铁西区的沈阳机床厂、沈阳风动工具厂、沈阳电缆厂、沈阳重型机器厂、沈阳鼓风机厂等一大批工业企业快速发展,铁西工业区规模日益壮大,到60年代初期已拥有200多个工业企业,其中20多个企业的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名列全国同行业之首。到1965年,中国制造业的31个门类中,铁西拥有30类,形成了以机电工业为主体,国有大中型企业为骨干,涵盖机械、化工、制药、冶金、轻工等行业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创造了数百个中国工业。

自1950年开始,中国中央政府根据计划经济特点,在全国中西部地区和偏远山区建设新的工厂。铁西承担了援建国内各兄弟企业的重任,通过输送人才、技术和设备,支援了29个省和121个市县的工业企业建设,为新中国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网友热评

热点推荐